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乐章乎若曰观盛衰验得失此则当时以 声音之道与
政通
太史采诗以观民风者然也若以为传法无穷而
将以养万世喜怒哀乐未发之良心者当不必其美恶
之具载也其殆出于 (第 11a 页)
  唐诗纪序(李维桢/)
始黄清父纪初唐诗四十卷无何病卒而俞公临竟其
事益之为六十卷则又以为未尽一代之业乃仿高廷
礼品汇冯汝言诗纪纪全唐诗诗某万某千某百某有
奇人千三百有奇名氏若诗阙疑者五十人有奇仙佛
神鬼之类为外集三百人有奇考世里序本事采评论
订疑误稗官野史之说残篇只字之遗无所不捃摭合
之得某百卷数年而告成盖其难哉不佞闻 声音之道

与政通
世隆则从而隆世污则从而污三百篇不可胜
原第言成周周以勤俭肇基其诗为豳愿而淳详而中
于人情文王文明柔顺 (第 3b 页)
挽颓波直追大雅所以风世者岂其微哉传曰 声音之
道与政通
者也不佞闻弘正以前士不卮言俗鲜诈谖
庞眉草衣足不至城郭第椎鲁少文耳迩人文日盛智
巧丛生蓬枢多士以鞶帨 (第 18b 页)
  兄因是子还山诗序(皇甫涍/)
在昔诗与乐相为用孔子自卫反鲁未暇正乐而先次

序雅颂乐之亡以诗故也乐记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
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
声音之道与政通
矣上以政感下以化应故诗有六
义而首之以风盖曰民之从上犹物之从风恒鼓者风
而易偃者草也是以先王以之在治 (第 8b 页)
  错言赋          (明/)田艺蘅
楚有阳云之台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诸大夫游焉始
为大言赋惟玉上座又为赋小言则玉赐云梦之田于
时雄风披庆云见奏广县御嘉燕和以雅歌杂以鄙谚
王乃快然抵掌曰美哉宋大夫之言乎大出无垠小入
无问从横是非淆乱真赝极巨极微如戏如幻然窃闻

言者心之声
也口者祸之门也仓皇应酬忽略斟酌
日出万言岂无一错再有能为寡人为错言赋者便当
共乘舆分卤簿鼓吹前驱宫嫔 (第 14a 页)
  会试录后序         熊赐履
岁癸丑复当大比天下士
上命(臣/)赐履偕侍郎(臣/)文然贰阁(臣/)立德礼(臣/)鼎孳典
厥事伏念(臣/)荆楚竖儒媕谫无似年来滥竽
禁近罔效涓埃兹复膺
命抡才蚊负维艰益滋汗仄既拜
命弗获辞遂从诸(臣/)后勉矢公慎用竣厥役录成(臣/)
得飏言末简(臣/)更复何言惟进多士申醮之而己窃惟

国家登造贤良与士子策名委贽舍科目无由以进顾
不重且钜哉第上之人汲汲焉欲得斯人而用之下之
人挟所怀来以期见用于斯世此其为务岂漫易焉者
而顾皆取决于风檐尺幅之一旦以为执劵之罔弗验
也则岂其然故试士以言洵末也而势固不得不以言 言者心之声
也六经四子何莫非是也苟其淑于仁义
泽于典坟精粹积于中声光溢于外挥毫伸楮皆有以
发挥圣贤微奥之所在而无 (第 11b 页)
周历
代之乐也盖乐德则以理义养其心乐语则以声音养
其耳乐舞则以舞蹈养其血脉古人所谓以乐教者如
此所以 声音之道与政通
也后世不知乐为教之事故
其职领于有司而己学士大夫鲜有知者其精微之旨
不传而徒索之铿锵莭奏巳不足以和神 (第 21b 页)
  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移其情也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斯二说者
  可举为
 王赠也夫文所以载道也 言者心之声
也而非蕴之
  养之则不足以资其本而培其根今
 王之乐善如此扩而充之于以优于天下而驯至于
  大舜之 (第 9a 页)
 许卯园名奎。生于岭学于求礼。年今六十馀。示余像求一言。嗟哉翁乎。或以为是扬风扢雅之士。或以为是朴厚君子。人生一世。得此声于人。其亦可以谓足矣。更何问其仕与不仕。
罗氏双寿诗卷序
同郡少友孔允悦。为余道陜川李处士之事曰。处士本锦山人。生于故韩 宪宗癸卯。自少在家庭。善执子道。为耆儒郑艾山,李是庵诸人所许。有三子九孙。家虽贫空。而闺门之内。常有和气。处士以壬戌娶妇某夫人。娶期之回在八十。而夫人少处士

三岁。其长子泰奎君。既于其期。设宴乐之。徵诗于远近士友。以表其庆。因请余代徵诗序于子。以为金公若肯许文。亦一吾家之福。子诚不可以孤之也。余为之叹曰。余之区区之文词。其何足以为罗氏福哉。虽然 言者心之声
也。故其心厚则其言之出也。必宽广质朴。而惟恐誉人之或浅。其心薄则其言之出也。必狭隘机槛。而惟恐伤人之 (第 489L 页)
 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而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敢问心动于内而言宣于外耶。言发于外而心与之俱往耶。心动而言宣则定心为寡言之要。是自内而及外也。若

言动而心随则寡言为定心之法。是制外而安内也。其曰发禁躁妄。内斯静专。是言发而心随。故必制之于外。以安其内之谓也。先儒谓 言者心之声。
事者心之迹。言之躁妄。乃心之躁妄。而宣于言者也。今训禁其躁妄之言。则能静专其心者何耶。抑与孟子所谓蹶 (第 249H 页)
  
帝眷六章章十四勾
帝眷生民。洪匀厥畀。五常之性。五典之事。其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知止。小人由止。宇宙攸同。胥匡以生。克赞化育。天道乃成。维帝斯臧。降福泱泱。
邈矣上古。其道在上。皇牺继天。温如春畅。窥图设卦。人文宣朗。天下亹亹。以莫不养。历皇及帝。燠如夏曦。肇阐精一。 姚华
协祈。三王承之。如秋斯成。
忾彼中古。其道在下。尼坎霸冬。泣于麟野。煌煌鲁史。攘夷扶夏。删述孔备。佑 (第 29H 页)
之间。而没世无悔者。吾又何知也。惟其有遗文琐言之幸不泯一二者。则犹可即此而得其人焉。盖文者心之章也。 言者心之声
也。心有所蕴。其发不能遁其情。世固有羊质而豹章。尧言而桀行者。而善观者执要而求之。即诚伪不可掩矣。吾 (第 493H 页)
于妄者。有时乎若不出于吾口舌者。余甚惑之。 言者心之声
也。而人心之动。因言以宣。言而不中。不如无言。一身之死生荣辱。毁誉祸福。莫不由言。夫生也荣也誉也福也 (第 641L 页)
 人孰不知言语之当慎。而犹以言语取祸者。踵相

接何哉。盖 言者心之声
也。心不得其正而言能中节者。未之有也。宜其悖出之多而莫之救也。刘元城闻温公诚意之说。力行七年然后。始 (第 574H 页)
序。盛称杜工部为天地间正大人。余窃疑工部一诗人。岂至与诸葛孔明,颜文忠,范文正拟伦哉。盖有取尔也。夫 言者心之声。
文之于言。又其精者也。读其文而论其心。事业犹粗迹也。抑洪水驱猛兽之功大矣。而孟子以空言配之。况其下者 (第 572L 页)
乎。曰既有其制。乐固在此耳。然若其神气之感则待其人而后行。
声音之道与政通。
故闻其乐而知其政。然以百世之人。等百世之王。果能得其声气之万一乎。曰延陵季子之观周乐也。历考列国之风 (第 600L 页)
物自至也。大武六成。复缀而以崇天子者。象其武功之成而尊为天子也。于此可见尽善未尽善之分矣。是以乐记曰 声音之道与政通。
又曰治世之音安而乐。其政和。其本亦在于修德政而已。人君必以修德为先务。至于巍荡之域。则被之乐律。可以 (第 464L 页)